返回

篡蒙:我岳父是成吉思汗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70章 天下诸国的皮,又痒痒了!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半个月后,赵朔在大安殿后面的仁政殿,接见了张林和张世杰。

    张林今年四十二岁,身形高大魁梧,比寻常汉子高了半个头。肩宽背阔,面庞方正,留着干净利落的胡须。

    赵朔对麾下千户一级的军官,还是比较熟悉的。

    他都见过张林几十次了,知道张林有个绰号叫“张大刀”。此人不但杀伐骁勇,而且人情练达,曾经和李全拜过把子,和杨安儿也以兄弟相称。

    但赵朔还真不知道,张林有水军方面的才干。

    张世杰就是赵朔第一次相见,此人看年纪还不到三十岁,身材中等,不似张林那么雄壮。但身姿挺拔如松,面上轮廓分明,两道浓眉入鬓,双目炯炯有神,气质着实英武不凡。

    君臣见礼已毕。

    赵朔道:“本王今日招你们俩前来的目的,想必你们已经很清楚了,就是为了筹建我国海军之事。首先就是筹备海军的地点,你们俩有何意见?”

    张林站起来,微微躬身,道:“末将以为,我国的海军基地,无非是两处选择,一个是登州港,一个是莱州港。这两地的港口都是现成的,王上直接下旨征用即可。”

    “登州港在隋唐时期,就是中原地区通往辽东、高丽和扶桑的主要门户。”

    “当初唐太宗征高丽时,海路劲卒就是在登州港附近集结。沿途充分利用庙岛群岛和辽东、朝鲜的近海海面航行,便于粮食及淡水的补给,是最为安全可靠的航线。”

    “莱州港也不错,南通吴越、北通幽燕,是‘南海北海之通津’。无论我国日后征伐高丽、扶桑,还是南征宋国,都甚是方便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,莱州港到高丽和扶桑,虽然比登州港要绕一些远路,但以现在的航海技术,更为可靠和安全。”

    “到底如何选择,请王上示下。”

    赵朔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向张世杰看来,道:“张世杰,你说呢?登州港好,还是莱州港好?”

    张世杰却微微摇头,道:“末将以为,这两个港口都不太好。张千户只是考虑了日后用兵的方便,却没有考虑王上组建水师的主要目的,是彻底将封国各地通过海路联在一起。”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王上就需要能够远渡重洋的,前所未有的大船。也就是说,需要前所未有的深港。”

    “登州港、莱州港的情况,末将已经调查过了,恐怕并不符合王上的需要。倒是胶州板桥镇的港口,不但冬无酷寒,夏无暑热,而且是天然的深水良港。”

    “一百多年前,板桥镇港口为宋国所有时,是长江以北第一大港。来自高丽、扶桑、大食以及南海诸国的商船频繁停靠,‘少海连樯’‘千帆林立,商贾辐辏’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后来金国兴起,板桥镇港口迅速衰落下去,如今只是做些私港贸易。”

    “从长远来看,末将以为,将板桥镇港口,作为我国的海军基地最为适宜。”

    板桥镇港口?

    赵朔还真有些印象,这个港口就在后世大名鼎鼎的青岛港的附近,可以算作青岛港的前身。

    从后世的经验来看,青岛港肯定比登州港、莱州港强得多。

    赵朔当即微微点头,道:“既然如此,就选板桥镇港口吧。除了张世杰说的那些理由之外,本王以为登州港、莱州港贸易甚多,海军征用,恐怕对百姓多有不便。现在板桥镇港口的贸易最少,海军征用,最不扰民。”

    “王上英明!”

    “选定了海军基地,就是造船了。关于这点,你们俩有什么想说的?”

    张世杰微微摇头,道:“末将混迹襄阳水师近十年,只懂一些水上作战的本事,关于造船之事就所知不多了。”

    张林道:“如果王上只想征高丽、扶桑和宋国的话,凭现在的造船技术就差不多了。但如果王上想要航向远洋,就必须用更好的木材做龙骨。”

    “据末将所知,世上最坚硬的木材叫铁力木。这种木材生长在大理国,以及宋国的广南西路(广西),以及广南东路(广东)的深山之中。”

    “深山伐巨木,再完整的运出来贩卖,肯定价格相当不菲。而且,这么大的动静,肯定会宋国和大理国的官府知道,说不得就会横加阻挠。”

    赵朔想了一下,道:“那铁力木就先算了,你们先依照我给出的图纸,造一种新型船只。如果实在缺了铁力木不行,本王自有办法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赵朔给的图纸,就是荷兰远洋船只的大致样子了。

    华夏船造船主要用杉木。

    杉木肯定是不如橡木坚固的,这些杉木船只能否如荷兰船只一样抗深海中的风浪,赵朔也信心不足。

    不过,没关系。

    现在他的海军只是刚刚开始组建而已,先仿造出荷兰远洋船只再说。

    另外,赵朔看到后世网络上一个观点,华夏古代船只抗风浪的能力不强,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采用卯榫结构。

    这种结构几乎不用钉子,堪称巧夺天工。不过用在远

第170章 天下诸国的皮,又痒痒了!(1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